上周我一個人去二輪電影院看了<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>今年上映後就已經聽聞這部片的評價,褒多過於貶,卻又不敢太過於期待。
你知道就是那種,怕太過期待就會毀了對一部電影的客觀感受。
然而看完後,我只能說導演巴茲魯曼繼<紅磨坊>後,果然沒讓我失望。充滿了巴茲魯曼的華麗磅礡又流行悲劇(?)風格,絕對在畫面的視覺和聽覺都是絕佳的享受。
當初看完<紅磨坊>還因此也買了原聲帶,巴茲魯曼真的很擅長結合經典老歌與流行歌曲!
其實我很久之前就買了《大亨小傳》的書,是新經典版本,前陣子也不知為何出版社一窩風的幾乎前後似的再版《大亨小傳》。
也許是聽聞這文學中的經典要翻拍成電影的緣故也說不定。
總而言之,這本書一直被我放在書架上,翻了第一章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讀下去,也許背負著經典的包袱,閱讀就莫名的有壓力起來。
但在看完電影之後,居然讓我兩天就把這本書看完!!
不得不說導演巴茲魯曼拍的這個電影版本佔了很大的功勞!讀完整本書才發現巴茲魯曼對於原著並沒有修改太多,只是電影是以Nick(Tobey Maguire)倒敘的方式開場。
▲費茲傑羅的《大亨小傳》第一版和我讀的新經典文化版本。
電影的內容我就不贅述了,網路上隨便查都很清楚。不過以下會提到電影內容,所以不想被雷的還是慎入喔。
只是想要來說一下我看完的個人心得,本來一直猶豫不知該不該寫出來,因為那樣看完之後的況味一直留在心裡,躊躇著不知該如何下筆。
也不敢隨便看別人的心得,到目前為止只有看過一篇,或許就是知道自己有一天會寫出來,怕影響了自己最純粹的觀感。
在華麗的背後,Nick曾說:「Gatsby是我見過最樂觀的人。」我自己將Nick口中的"樂觀"解讀為"天真"。為了自己腦海中的藍圖,離開自己的家鄉追夢;為了心儀的女孩,將自己塑造成另一個身份─Gatsby(Leonardo Dicaprio);為了守護心中的永恆,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緊握著那份信仰。
我最喜歡這一幕:是Gatsby在自己的盛大party與Nick正式見面。
「他回報我善解人意的一笑──這一笑不僅僅是善解人意那麼簡單,而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微笑,人一輩子也許只能遇上那麼四五次。這樣的微笑能讓你放一百顆心...他了解你,恰好到你希望被了解的程度;他相信你,正好到你願意被相信的程度,它讓你放心,你留給他的印象用遠都是擬狀態最好時留給人的印象。」在看完電影,讀原著時,當我看到這段話,很自然的想到這個畫面,覺得Leonardo Dicaprio真是將這個笑容詮釋得太好了。
許多人為了Gatsby對Daisy(Carey Mulligan)那至死方休的愛感動不已,我卻覺得,那份愛經過五年的分離,或許已經不是愛。是Gatsby在家鄉時往頭頂上想攫取的星辰,是Gatsby對自己夢想的憧憬。說白了,那只是原名Gats的一個小男孩對擁有高階身分,是一個nobody想變成somebody的一個想望罷了。Daisy只是一個象徵,就像Daisy家前那船塢的綠光,遙在天邊時如此尋尋覓覓不已,近在眼前時卻發現伸長了手,卻發現怎麼也掌握不了在自己的手心。
這也是為何當Gatsby和Daisy準備要和Tom(Joel Edgerton)攤牌時,當Tom查到Gatsby根本不是什麼傳奇之子,只是一個毫無血統,靠著自己的小聰明搭著局勢之便而崛起的混小子時,從來溫文儒雅,穿梭於華麗party之間也神色自若的Gatsby會突然翻臉,「那臉色像是剛殺了人。」Nick這麼說。一個人隱藏於心底,用珠寶華服用後天教育用傳奇寓言包裝的的自卑,卻在初戀情人面前一缸子的被打翻,雖然沒有當面嘲笑著他,但彷彿他的存在在含著金湯匙出生的Tom面前就像是一個笑話一般。
但當我看到Gatsby好不容易經歷千辛萬苦終於見到Daisy時,那樣窘迫和緊張,一向自詡為紳士的他甚至還不惜淋雨,想要逃跑... 心裡想著,他對Daisy還是有深厚的感情的啊。這不就是深陷愛情的傻人嗎?
除了Gatsby 和Daisy,還有Tom以及情婦的這一線,在對於人性這樣無情忍不住打冷顫之外,問着自己,若是自己遇到這樣的狀況,有幾位能挺身而出?
又有幾位能像Gatsby一樣為了愛人而頂罪,殊不知Daisy 是一個不知道自己要些什麼的女人啊...
憎恨自己丈夫的毫無情趣及無忠貞可言,另一方面又無法果決的投向Gatsby的懷抱。只要受到壓迫,就軟弱的往另一邊倒去。當然,是以如此美麗的姿態,才能讓兩邊男人都不惜一切爭取她。然而她的軟弱與美麗,卻似乎象徵似的帶給三個人悲劇性的結局。
一直身為第三者的事外人Nick最後卻成為需要看精神科,狀似最痛苦的人。
作者是否也隱含着什麼含義呢?
看到最後,忍不住聯想到書的封面的標語:
「我將《大亨小傳》立基在『幻象的破滅』上,正是這樣的幻象,世界才能如此鮮豔。
你無須理會真假,但求沾染上那份魔術般的光彩就是了。」──費滋傑羅
「信奉着這盞綠燈,這個一年年在我們眼前漸行漸遠的極樂未來。當時它從我們身邊逃開,但是沒有關係。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,把手臂伸得更長──直到出現一個美好的清晨──為此,我們繼續前行,像逆流而行的船隻,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。」
費茲傑羅在書的最後,以這樣的文字作為結束。留下無限回味的空間。
【廢歐娜's murmur】
在找圖片時,無意間看到自己爭取要拍這部片的巴茲魯曼,為了製作這部片,穿插了Leonardo Dicaprio19歲的照片,以科技融合在畫面中。
從未覺得Leonardo Dicaprio帥,即便年紀小時看了<羅密歐與茱麗葉><鐵達尼號>也沒被殺到的我,是近幾年才開始感受到Leonardo Dicaprio的"熟成魅力"。
但我也很喜歡Carey Mulligan的表現,自從看了她的<名媛教育>後便念念不忘。